.

浙江遂昌红绿融合在乡村看见未来中原

新华网杭州6月27日电(刘志媛顾婷婷)如何让好山好水实现生态价值的转化?以“绿”为本底的丽水遂昌,深入践行和创新“两山”理念,走出了“红绿”融合的新路子,老百姓收获“金山银山”。

图为遂昌航拍。新华网发遂昌县委宣传部供图

传承红色基因实现乡村振兴

连日来,王村口镇浙西南干部培训中心的电话真正成了“热线”,工作人员吴艳通过一组数据道出了今年红色教育的火爆:去年3月,培训中心共开展了4期培训班;今年在“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的带动下,3月份开展培训达30期。

“王村口镇是有名的红色古镇,年,红军在此开辟了以王村口镇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王村口镇党委书记斯科说,今年以来,镇里不断加大红色旅游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干部培训、研学旅行、党员教育等各类红色旅游教育主题活动,推进王村口红色旅游风情小镇建设。

图为乌溪江畔的王村口。新华网顾婷婷摄

活化空心村建设未来乡村

在遂昌王村口镇“文旅古街”上开店的72岁低保户张荣贵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困难群众走上了致富新路。

“水源涵养,.19万元;气候调节,.46万元;负氧离子,8.44万元……”在遂昌县大柘镇大田村生活了大半辈子,85岁的村民程万能头一回听说村里的山、田、林、水甚至空气都有价。年5月,大田村作为全国首个村级GEP核算试点村,完成了年GEP核算评估工作,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达1.6亿元。

在遂昌,优越的生态资源和超前的生态价值转化理念吸引了一批社会资本的进入,对这里的空心村进行活化,建设未来乡村,帮助村民致富。

图为遂昌茶园村。新华网发遂昌县委宣传部供图

茶园村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龙山南麓,这里有流传百年的省级非遗项目茶园武术,有年以上的参天古树群。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美丽的茶园村没有留住不断离开的村民,只剩下三四十位老人留守,成了典型的空心村。

为了不让人文和生态资源荒废,年因缘巧合,村里引进了深圳乐领公司的乡村旅居项目,并邀请北大人文学院及深圳做社区研究的研究机构开展了乡村“活化”调研。“我们希望项目不是侵入式的开发,而是和当地村民混居的模式,还原乡村本来的样子。”该项目负责人表示。

该乡村旅居项目还借助遍布全国各地的会员打开了茶园村的土特产销路。茶叶、玉米、黄豆、花生、菜籽油、鲜笋和笋干,甚至梅干菜,迎来了身价翻倍的“逆袭”,成了供不应求的抢手货。今年,茶园村的笋卖掉多公斤,每公斤的收购价格是以往村民自销价格的5倍。

短短一年间,茶园村从只有留守老人的半空心村,变成了年轻人纷至沓来的理想就业之地,俨然一个古朴与现代并存的当代桃花源。

引进开源产业撬动乡村“二次开发”

好山好水引“金凤凰”栖息。遂昌不仅有好山好水,更有创新求变的思维。

仙侠湖万顷湖面之上,生机涌动。一座座5G信号塔拔地而起,地心温泉公园蓄势待发,环湖绿道即将串珠成链……作为遂昌县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湖山乡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发展生态经济及智慧产业。

看似“混搭”的背后实则是精心谋划。遂昌县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美丽乡村建设,遂昌村庄的外在美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较为欠缺,智慧科技元素几乎空白,“我们要把更多的科技创新元素导入到未来乡村的界面上来。”

图为航拍遂昌仙侠湖。新华网发遂昌县委宣传部供图

身居群山之间,却能精准感知世界脉动。眼下,遂昌正积极谋划以分时经济、软件开发、数字服务、生命健康为主导的开源产业,撬动乡村“二次开发”。“天工之城“就是培育这些开源产业的大平台。名字取自《天工开物》的“天工之城”,旨在坚持生态保护修复和必要适度发展为首要原则,引进低能耗、无污染的生态环保项目,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给这片乡村百姓带来的是更好的生活环境、更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更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同时,通过“文创、农创、科创”三创融合发展,全力推进“天工之城”生态价值转化,打造新时代天工开物的创新天地,成为引资引智的磁极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实现红绿融合、建设未来乡村都是“两山”理念指导下,实现生态价值的生动实践。在乡村看见未来,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正在遂昌变得真切、可观、可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