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古称处州,浙江省辖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境内海拔米以上的山峰有座,被誉为“浙江绿谷”,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
1、大窑龙泉窑遗址:是中国宋代至明代龙泉窑的代表性窑址,位于龙泉市大窑村一带,西起高际头村,北迄坳头村,在沿溪10里的山坡上,共发现窑址53处。龙泉窑创烧于北宋早期,兴盛于南宋至元初。早期生产盘、碗、壶、炉、瓶等,普遍以刻花为主,蔑纹趋减少,釉较薄,晶莹透明,并逐步形成自已的风格。
2、如龙桥(处州廊桥):如龙桥位于庆元县月山村举溪之上,为全木结构“廊桥”,明天启五年(年)修建,全长28.2米,净跨19.5米,矢高6.8米,面阔6米,有廊屋9旬,是全国迄今有确切纪年、现在寿命最长的木拱桥。处州(今丽水市)是廊桥的发源地之一,廊桥历史悠久,文化渊源,处州十县均有廊桥,尤其以龙庆为多。
3、通济堰:位于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边,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年),距今已有年历史,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整个水利工程连同碑刻,是研究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珍贵资料。
4、时思寺: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大祭乡西二村南端,元至正十六年(年)创建,明末清初续建。寺坐西朝东,由山门、钟楼、大殿、三清殿、马仙宫、梅氏宗祠等建筑组成,是一组兼有元、明、清各时代特征的古建筑群。
5、仙都摩崖题记:位于缙云县仙都景区,仙都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唐代以来,游人不绝,留下多处摩崖题记。主要分布在初砀山、鼎湖峰、小赤壁、铁城等地。其中唐代摩崖2处,包括曾任缙云县令的著名唐代书法家李阳冰的“倪翁洞”题记。其中不乏名人之作,如宋代苏舜元、杨杰等人的作品。
6、松阳延庆寺塔:是江南诸塔中保存最完整的北宋原物,位于松阳县城西郊2公里处。宋咸平二年()动工兴建,五年(2)年建成,相传塔藏舍利。塔高38.32米,楼阁式砖木结构,六面七级,中空,可登塔顶;斗拱瓦镏作双卷头,山檐舒展平缓,铁质塔刹相轮为卷草图案,曲线流畅;塔壁朱画飞天,依稀可认。
7、河阳村乡土建筑:位于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村,为朱氏血缘村落建筑群。其乡土建筑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风格独特,是研究血缘村落选址、规划、建设、管理以及乡土建筑、宗族礼制、风俗文化的重要实例,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
8、西洋殿:位于庆元县西洋村,始建宋咸淳元年(),又称吴判府殿。殿宇依山傍水,飞檐画栋,雕梁翘角,气势宏伟。每年三月十七日和七月十七日至十九日,龙泉、庆元、景宁三县菇民朝拜菇神前往进香,云集诸方山货,举行戏剧表演,宣扬菇民民俗文化,共同祀奉香菇鼻祖吴三公。该殿是“香菇之源”的象征。殿旁有兰溪桥,与之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9、南明山摩崖题刻:位于丽山市莲都区城南1.5公里的南明山上。现有摩崖石刻58处,主要分列于石梁、高阳洞和云阁崖3处。石梁长达十数丈,凌空横悬,喻为“半云”、“悬虹”,刻有题记20处;高阳洞有摩崖石刻15处,多为宋人遗迹。云阁崖有石刻12处,其中“灵崇”二字,书法遒劲,相传为东晋葛洪所书,有北宋大书画家米芾题写的“南明山”三字。
10、石门洞摩崖题刻:位于青田县高市乡石门洞风景区,洞域群山环抱,林木葱郁,古迹纷陈,尤以垂天飞瀑著称于世。摩崖布勒于旗鼓山16处,月洞64处,碑刻25通。其中南朝宋2处、唐4处、宋31处、元6处、明22处、清16处、民国4处、当代1处,另17处待考。内容有题名、题记与诗刻。
11、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位于龙泉市剑池街道芳野村73号。创建于抗战时期,学校除坚持教课外,还开展各项学术活动,宣传抗日。是浙江省一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在此办学7年,曾哺育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教授、科学家。
12、好川遗址:位于遂昌县城西12公里的三仁畲族乡好川村,共出土随葬品件,其中陶器74件,石器20件,玉器9件(组)。常见随葬品有陶釜、鼎、甑、壶、豆、罐、圈足盘、石锛和玉锥形器,个别墓葬还有陶绎、陶纺轮等。还出土一件象征权力地位的镶嵌玉片的柄形器。遂昌好川考古发现,被列入年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为良渚人去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历史资料。
13、云和银矿遗址:云和银矿的开采冶炼在明景泰前后延续了一百多年,县境内与银矿相关遗址、史迹分布广泛,文物类型齐备。如黄家畲银坑洞遗址、管理机构“银官局”遗址,回龙山反映矿工生活的摩崖题记,林山村林岱自然村的明代矿头杨广三墓,龙岩寨、寨岩背矿工起事山寨遗址,麻垟村大棚基冶炼遗址。它们构成了全面反映采矿、矿石搬运、冶炼、矿务管理机构、矿头与矿工生活等诸多方面较为完整的、成系统的明代银冶文物史迹网,对研究、认识明代盛极一时的银矿开采史、科技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