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就发展绿色底色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浙江

  夏日的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蓝天白云绕青山,两岸苍翠抱绿水,入目皆是美景。“多年来,下姜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一任接着一任干,从山林覆绿、治污换能、拆危拆旧、大整大治等基础底子着手,主动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模式。”下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姜丽娟自豪地说。

  近年来,浙江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绿水青山俨然已成为浙江最靓丽的一张金名片。

  不久前,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隆重开幕,一份2万多字的党代会报告,清晰地宣告了过去5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底色,也展开了浙江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助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发展图景。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水清岸绿,美如画卷。盛夏的浦阳江畔,繁花似锦,绿树摇曳。

  然而曾几何时,浦阳江还是另一番景象:河水黑污臭,河岸脏乱差。为找回水清岸秀,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拉开了铁腕治水的大幕,打出了行业整治、河道清淤、截污纳管等一系列治水组合拳。

  短短几年时间,浦江就围绕“依法治水、科学治水、铁腕治水、全民治水”四大主线,关停污染水晶加工户2万余家,拆除各类违法建筑余万平方米。

  “现在浦阳江浦江段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Ⅲ类水质,51条支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或优于Ⅲ类,浦阳江(浦江段)更是入选了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浙江省治水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不仅水更清,浙江的天也更蓝了,地也更绿了。年,浙江空气质量、地表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创历史新高——国家地表水考核进入前5名,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

  在现有基础上,如何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高位改善,一直是浙江思考的问题。

  年,浙江发布《浙江省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年)》,组织开展八大水系生物本底调查;全省推进29个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目前已经发现5个全球新物种,磐安还开展了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试点建设……

  生态趋好,浙江大地上的生物“朋友圈”热闹了起来,在“世界动物活化石”金斑喙凤蝶、中华斑羚、中华穿山甲等的身姿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感油然而生。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浙江要全面加强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无废城市”基本全覆盖,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明显提升。

  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

  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修复都只是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标”之法,而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

  沿着绿色高质量的发展脉络,浙江不断推出新政策、新举措、新技术督促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特别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碳评价工作。

  年,《浙江省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编制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发布,明确从当年8月8日起,省内钢铁、火电、建材等九大重点行业在上马新项目时,要在环评中纳入碳排放评价。

  “根据新规,项目碳排放水平过高,就会受限。”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指南》要求,全面分析建设项目二氧化碳产排节点,在工艺流程图中增加二氧化碳产生、排放情况示意。此外,根据建设项目化石燃料、涉碳排放的工业生产原辅料以及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特性及活动水平数据,分析碳排放影响因素。“把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环评,碳排放高的产业就会从源头被过滤,进而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去年,浙江围绕碳评价工作,建立了能耗在吨标煤以上的家重点企业碳账户,同时严格规范“两高”项目环境准入,否决“两高”项目环评文件39个。

  数据显示,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8%。其中,千吨以上和重点监测用能企业能源消费量分别增长3.7%和3.1%,而单位增加值能耗则分别下降6.7%和6.9%。

  年2月,浙江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以数字化改革撬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年6月,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再次明确:“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碳达峰方案,高水平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制度体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不断拓展

  在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下,生态文明建设正成为共同富裕新的增长点。在浙江,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助力共同富裕的故事比比皆是。

  走进衢州市龙游县浦山村,整洁的村道和葱郁的庭院,勾勒出一幅“村中有景、景中有村”的未来乡村新画面。

  近年来,浦山村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以民族特色和亲子游乐研学为产业定位,积极推进农村资源集中收储、产权交易。特别是依托好风景,创新“政府+村集体+社会资本”模式,发挥“一米菜园”优势,发展农家乐、小吃店等“小生意”,区块内畲族民宿、共享食堂、亲子研学基地等多元业态风生水起,仅“凤凰部落”亲子游乐村项目每年就可为村里带来保底分红20万元和净利润20%的合作收益分红,村民户均收入超3万元。

  除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龙游县还创新模式激活了山林经济,大力发展花菇产业,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绿色共富之路。

  除了龙游,在丽水市,“丽水山泉”商标申请注册成功,打开了水资源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在安吉县,余村人按照当下每吨五六十元的碳汇市场价,对村里亩竹林碳汇进行了交易……

  富民增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功不可没,体制机制创新不可或缺。年10月,浙江发布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散落在山间的自然资源成了可以“明码标价”的新宝贝。

  基于此,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获得当地首笔6亿元GEP贷综合授信,景区提升、茶园建设等项目有了源头活水;景宁县大均乡、遂昌县大田村等地,以GEP核算报告为依据,森林、空气等“入股”研学、农旅项目,绿水青山利用方式迎来新变革。

  下一步,按照浙江省着力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富民惠民机制,推动绿色共富,助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

  中国环境报记者朱智翔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