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首创了马头墙

武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4.html

-12-:50

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王仲奋

马头墙与防火墙的区分。

马头墙是山墙形状中最优美的一种,“粉墙黛瓦马头墙”是诗人墨客们常用的诗句。但人们常把马头墙与防火墙(治火墙)、屏风墙混淆一谈,其实两者的概念、形状都不相同。防火墙是以其功能命名,是指两幢房子之间高出屋面能起隔离火源作用的山墙;马头墙是以其形命名,既可以是两幢房子之间的防火墙,也可以是一般山墙。防火墙就不一定是马头墙,女儿墙、兜儿墙等高出瓦面能起隔离火源作用的均可。

马头墙源于何时何地?原始功能是什么?是谁首创?建筑界众多经典著作中均未涉及。经本人考证,马头墙的首创者应为“东阳帮”工匠。

“东阳帮”工匠讲的故事

年下半年我家“竖屋”,请的3位师傅都是雅坑岩塔下(今马宅镇屠梁村岩托下自然村)人,泥水师是我奶奶的亲弟弟朱钨金,木作师是我奶奶亲哥哥的儿子朱内家(上世纪40年代,他们都在桐庐、临安、富阳、淳安、徽州屯溪等地做生活),还有一位半作是朱内家的儿子;我爷爷、父亲和叔叔是勤杂“蛮工”,我是既当学徒又当“蛮工”。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商量我家房子的金字(山墙)要不要做马头时,朱钨金讲了以下故事:“金字马头在东阳有年头了!据我师傅说,他们小时候看到的金字马头就和现在的一样,不过那时候还有宋朝留下的金字马头。宋朝的砖尺寸大,一般是一尺二以上,墙也厚。金字马头最早是做什么用的?你细致注意就可发现:没有马头的金字都是没有照墙(围墙、院墙的俗称)联接的独排屋,凡是有马头的金字,前面都联接着照墙。早先做马头墙,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不让屋顶的檐头水直冲泥筑的照墙(围墙)。古时候的房屋是毛竹棚、茅苫屋、篱笆墙,后来改进了,金字和照墙都用黄泥(土)来筑。黄泥照墙用稻草苫盖顶,再用黄泥或石块将稻草苫压住,以免被风刮走。但是,东阳雨水多、大暴雨多,草苫经不住檐头水的冲刷和渗漏,常把泥围墙冲坏甚至局部倒塌,每年要修补。后来有人想出了把金字腰檐的檐头部位升高成马头样,让檐头水向金字马头的两边分流,这样就冲不着泥围墙,不会倒塌了。乡邻们都觉得这办法好,就都照样做。后来发现这样改进后还可起到隔离火源的作用,到有了砖墙时也照样做。再后来,财主“侬家(富户)”为了更有利于防火和‘祥样’(东阳方言,美观好看),又把上檐也做了两层三层马头,并且越做越‘祥样’,经多年改进就成为现在流行的马头墙。你们家要竖的新屋是不做下檐(腰檐)的独排屋,没有围墙,所以不必做金字马头,做了也不好看。”所以我们家新竖的屋就没有做马头。

这一提高檐头的做法,就是单马头墙的雏形。

王庄敦睦堂记。

方志谱牒碑刻的记载

(1)《龙游县志》记载:明嘉靖时期(年至年)贡生徐敞的像赞曰:“居步瀛坊,始创火墙以御火灾,合邑从而效之,火患顿减,因名其里曰火墙里。”于是有人就误认为马头墙是徐敞所创。

(2)黄山市李俊先生写的一篇消防文章中说,徽州有一石碑记载:“封火墙是明正德时期(年至年)徽州太守何歆创修。”于是徽州就有人误认为“马头墙是何太守所创”。

(3)《遂昌县志》载有老尹祠画像,老尹指的是该县誉为“布衣史学家”的尹起莘(年至年)。画像中所绘老尹祠的布局结构是前后两进各三楹,均为跌落式马头墙,前面围墙左右各设一门。绘画年代落款丁亥,是老尹死后第22年、南宋灭亡后第8年(年)。老尹祠的建筑年代,应该在南宋末年老尹去世那年至绘画那年(即年至年之间)。此画证明南宋已有跌落式马头墙。

(4)明清的东阳建筑木雕中已雕有跌落式马头墙。

(5)东阳县永泰乡王家庄(今称王庄)于大宋景祐五年(年)所修永泰王氏宗谱中载:敦睦堂正厅三槛,前堂三槛,后楼三槛,东西裙房相齐,高翘马头巍然屹立,涂漆一鲜绚丽夺目。

东阳建筑木雕中跌落式马头墙。

马头墙系“东阳帮”首创

以上记载说明:龙游徐敞所创的是火墙,徽州何歆所创的是封火墙,都没有说是马头墙。只有遂昌的老尹祠画和东阳王家庄敦睦堂的山墙明确是马头墙。

东阳王家庄敦睦堂的马头墙建成于北宋景祐五年(年),至今已有年的历史。比龙游的火墙(年至年)、徽州的封火墙(年至年)早至年,比遂昌的老尹祠绘画年代也早年。况且敦睦堂的马头墙并没有提及是首创,说明并不是东阳最早的马头墙。再据“东阳帮”师傅朱钨金的故事传述,马头墙的原始功能是为防止泥筑的围墙不受檐头水冲刷,它源于砖瓦材料在东阳问世之前,也就是说在汉唐之前。史实佐证了东阳有马头墙的历史记载,比龙游的火墙、徽州的封火墙,都要早千年以上。因此,马头墙的发源地无疑是浙江东阳,其原创者应该是千年前“东阳帮”的老前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