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知识就是力量,常言又道: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几百年前的英国诗人、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的,随着几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这句话也早就深入人心了。
但是近日接连发生的几件事,却让大家对这句貌似放之四海而皆准、颠扑不破的真理似的名言,产生了怀疑。
一个叫遂昌县的小县城招聘,慕名而来的24名应聘者中,有4名博士、19名硕士,本科毕业生仅1人,而且都是来自浙大、中科大、上交、复旦、同济、南大、西交等国内顶级高校。
这些高学历中的佼佼者,应聘的只是小县城的基层岗位。
然后就是北京一些基层岗位招聘,同样吸引了名校的硕士、博士。
最近几天,我在几个群里都看到了下面这张图,相信不少人也都看过了:
这个短文以“知识就是力量”开头,多少有些戏谑的味道。很多人感叹: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啊!
现在在百度搜“北大原子核”,都已经是这样的了:
关于北大原子核物理女博士成功应聘城管的事,网友们也褒贬不一。
有的人说,北大那位卖猪肉的文科状元,当初也曾经饱受质疑,现在不是生意做大了,这位女博士多年后也许会是局长呢?
也有人说,这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啊。
辩证地看
这事吧,我觉得还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
首先,高学历现在真的不是稀有物种了。
本科生就不用说了,硕士研究生经过多年的扩招,现在一年都毕业超过万人了。
人多、岗位少,势必造成“学历内卷”的现象,博士生抢硕士生的饭碗,硕士生又去抢本科生的饭碗,就这么一层层地卷下去,高学历“低就”一些基础性岗位,今后可能是一种常态了。
其次,博士和博士还不一样。
如果是计算机专业的博士,会不会去考公务员的基层岗位?基本不可能嘛。
高的,能拿几百万年薪,低的,几十万总是有的吧,谁会去考公啊。
这位女博士虽然是北大的,招牌足够硬,但她是啥专业的?原子核物理!
这个听起来特高深的专业,咱作为外行,也知道就业面实在太窄了,可能的方向也就是——研究所做基础理论研究,大学当老师,核电站,造原子弹(?)等等。
这些单位都比较稳定,在现有坑位都挤满的情况下,你告诉我她还能去哪里?根本就没地方可去啊!
今年的大形势又不好,外部战争冲突、多国加息、疫情反复、国内高校毕业生首超0万,找个工作太难了。
“博士做城管”虽然不好听,但有了编制就意味着稳定,有持续的收入,在当今这个不确定的世界,没有什么比稳定更香,比其他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工作强太多了。
这虽不是一个太好的选择,但确实一个现实的、不错的选择。
启示
我觉得这事能给家长两点启示。
第一,孩子报志愿别看学校,看专业。
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这一点却很重要,甚至是报志愿时最重要的一件事,尤其对众多普通家庭来说。
对高中老师和学校来说,在对外秀光荣榜的时候,只会看学校、不会看专业,所以学校尤其是那些重点学校,为了喜报好看,特别有动力让学生“高报”志愿,这样清北率、率都高。
至于你上什么专业,将来能不能找到工作,高中的学校和老师哪还管你?喜报发了,奖金拿了,剩下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学生、家长不能这样简单地搞,只有你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
报志愿的时候就要考虑就业,要不学了4年,甚至硕士7年、博士10年+之后,根本无处可去,那你这么多年时间、金钱、精力的投入,不就全打水漂了?
第二,不要一味地去卷学历。
如果是不好就业的专业,本科不好找工作就去考研,考完研了发现不好就业,再继续考博,等10年折腾下来,你会发现还是不好就业。
不要为了逃避就业去提升学历。
当然,我不是说这位女博士当初是为了逃避就业,而是说现在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确实有人这么做。
提升学历,需要你有明确的目标,这么做是为了什么,风险、收益是什么,考虑清楚了再行动。
像上面说的这些硕博,如果是为了应聘现在这些工作,本科足矣。读研、读博的时间,是可以省出来的,当然,你有学术上的追求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