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小三线探寻日记澎湃在线

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寻三线学四史”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题记:人说,读书还需行路。这样的“行路”不是为了获得经历而选择经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打磨深化自己对事物的了解。阅读了一些书籍后,“小三线”这个词拨开团团雾气,第一次较为清晰地展现在我面前。但书本上的字在脑中往往只能形成一个简单轮廓,只能显露出一点被稀释了的情感。终是“百闻不如一见”。“小三线”企业一方面为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另一方面也给当地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学四史”的背景下,为了探索、传承“小三线”精神,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组建“寻三线学四史”团队开展暑期实践活动。这支实践团队由麦正锋和邓斯怡担任指导老师,以及华晟、应昂轩、卞祥成、何欣雨、邱葆昀、陶鼎、严嘉韵、潘迅等8名本科生组成。实践团队自7月19日至8月1日,先后辗转六地,分别为余杭、丽水、遂昌、龙泉、德清和淳安,贯穿浙江南北,重走“小三线”建设之路。

图1实践团队探寻浙江省“小三线”路线图

年7月19日星期一晴

杭州市余杭区,是实践活动的第一站。20世纪80年代,丽水市龙泉的一家“小三线”企业——东风机械厂搬迁到此地,坐落在瓶窑镇,先后更名为“浙江精密工模具厂”和“杭州强立机械有限公司”。

我们起得不算晚,但总是怕有什么东西遗漏,还是耽搁了一会儿。《浙南小三线建设纪实》(吴永水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年)我已经看了不少,因为偏向口述史的记录,所以通篇也是比较清晰好懂的。可光看几页书对我们这些原本对“小三线”一无所知的人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记得到了出租车上,我们还是兴奋又担忧,第一次有机会参与这样的采访,却也害怕自己的知识远不够用。

从8点半左右上车,大概过1个多小时,我们就到原企业职工的聚居地。负责接待我们的是俞玲女士,属“小三线”二代,其父亲是原东风机械厂的领导,本人也曾在“小三线”企业工作,因此对“小三线”感情颇深。俞女士为人热情爽朗,细致周到,帮忙组织老员工召开座谈会,便于我们团队访谈。进入会堂内,原厂的职工已来了不少,都是有些上了年纪的,但精气神都不错,对我们也很热情。

图2东风机械厂老职工座谈会

俞玲女士给我们相互介绍了一下,老员工们也算大概明白了我们的来意。摄影的同学去搭了拍视频的三脚架,其他同学就坐在爷爷们的对面做记录。有位叫杨益玖的爷爷和我们坐一边,和老师讲起往日的事最为起劲。他是他们中最年轻的,也是其中最能说会道的,许是当初在大学里学了政治又当了老师的缘故。当然,他们这代人也确确实实有太多故事可讲了。

图3东风机械厂老职工座谈会

这些爷爷们在当时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往往都是上了大学或当了兵参战,响应“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就赶往了浙南,人生命运也就随之改变。

杨益玖守着对妻儿的责任,一直把他们带在身边,帮他们谋求更好的发展。他说起这段历史,时不时有些激动,会做些手势配合着描绘,虽是困难重重,但也有历经千帆后的喜悦。郑松尧和徐瑞家到厂都早,更会面临生活配套建筑未完成、各种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但这两位爷爷温和平静,已经到了90岁左右高龄,却仍是容光焕发。他们都早年当兵,徐爷爷更是参加过抗美援朝,对世事自然也多一分波澜不惊,总是微微地笑着。李建民爷爷提起当时的一些产品,如珍宝岛反坦克装置制造工具、高定铂金等,用了各种类比,说得很形象。

图4东风机械厂老职工座谈会

当时厂里改制后“一刀切”,到了年纪的职工强制退休,退休福利得不到保障。他们虽有不满、愤慨,但更多的是理解与清醒,他们说“每个时代都是如此,为了成就一代人,必须牺牲一代人”。现在看来,良好的家风成就了他们的子女,生活的苦难也成就了他们自己。中午时分,我们的采访结束了。在我们的提议下,和爷爷们拍了合照留念。

图5与东风机械厂老职工合影

年7月21日星期三晴

因为是第二次去余杭了,我们好像对它已经有了熟悉感,也没那么担忧了。和上次不同,这回我们是去一个厂里,要见的人是原浙江精密工模具厂的季厂长。

见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位厂长最初是在新华机械厂工作的,对厂内整体的工作十分了解,甚至对其他“小三线”企业也知之甚丰,交际面广,记忆力也极好。从发展历史到产品细节,他都很是了解,其他的趣闻轶事还有特殊案件也能说出个大概,我们总担心自己记不全。

而另一个在一旁为我们添茶的阿姨原是解放机械厂的职工,在我们的谈论中会不时加几句补充。为了帮我们知晓解放厂当时的代号等概况,她还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