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片山林抵押贷款,到用森林的碳排放指标质押贷款;从要有人担保才能贷款,到凭借信用等级就可随贷随还;从常规的金融服务模式,到数字金融助农……
自年丽水深入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工作以来,丽水从林权抵押贷款等金融改革切入,陆续推出“GEP生态价值贷”“两山贷”“生态贷”等创新型贷款模式,并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市,金融惠农支农效应明显。
十年磨一剑。丽水农村金融发挥了“点绿成金”的作用,成为赋能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的“金钥匙”。
破冰——
林权抵押贷款全国示范
一张林权证,随时可贷款。“我得到第一笔10万元的林权贷款后,开办了一个小型木材加工厂,三年赚了50万元!”丽水龙泉市花桥村村民马上德说,“两年多来,我们村贷款笔,总计万元。不少村民都通过林权抵押贷款致富。”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不仅林地变成了抵押物,而且贷款隔日到账。
从“守着青山过穷日子”,到“活了林权、富了林农、绿了群山”。林权抵押贷款让林权证变成了“绿色信用卡”,让农民手中的山林资源变成实实在在的金融资本。
丽水,是浙江省最大的林区。森林覆盖率达81.7%,有林地面积.3万亩,森林蓄积量近1亿立方米,素有“浙南林海”之称。
在这里,林木就是百姓手中最大的资源。以每亩山林价值元计算,理论上能够盘活的资产总量超过亿元。然而,受体制机制以及发展观念制约,一直以来这片绿色资产长期沉睡。
为了让“沉睡”的森林资源成为可以变现的资产,丽水在年就率先启动林权抵押贷款试点,从制度建设、政策保障、信用环境等方面率先探路。
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丽水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实现行政村信用评级全覆盖,自主研发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将全市农户信用信息纳入数据库。同时,推动财政贴息、风险补偿、业务考核等政策措施到位,激发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
丽水还根据林权抵押贷款的特点,推动建立中介机构,将前期林权确认、登记、变更、备案,收集和发布林权流转交易供求情况、市场交易行情等相关信息,组织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招标挂牌拍卖等交易工作以及资源资产调查评价,完善林权抵押的基础工作。
一招妙棋,满盘皆活。截至年7月末,丽水全市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累计发放量超亿元。
而借助林权抵押贷款的成功经验,巧妙复制到农房、土地流转经营权、茶园、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水利工程产权、农副产品仓单质押等农村产权上,金融活水全面打开三农发展闸门,为农民创业送去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
到目前,丽水林权、土地流转经营权、农村房屋产权为主体的“三权”抵押贷款余额达.9亿元,占全市涉农贷款总量的8.6%。其中,林权抵押贷款占全国总量的9%。
升级——
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
自林权抵押贷款模式之后,丽水农村“金改”的步伐迈得更大:先后组织实施了以破解农村抵押担保物缺失问题为目标、以林权抵押贷款为重点的“信贷支农”工程;以破解银农信息不对称问题为目标、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的“信用惠农”工程,以破解农民取现难问题为目标、以助农取款服务为重点的“支付便农”工程。
年4月,人民银行总行联合国家林业局等5个部委在丽召开全国金融支持集体林权改革和林业发展现场会,推广丽水经验。
年7月,人民银行总行发文批准丽水在全国率先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试点。
年8月,人民银行总行牵头22个部委在丽召开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交流会,“丽水模式”逐渐走出浙江、推向全国。
年3月,人民银行和浙江省政府联合发文,决定在丽水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
多年来,一个个鲜活的金融助农增收故事在丽水山区发生。
在海拔多米高山上的丽水景宁县桃源村水果基地,主人吴建明正忙着做好冬季果园管理工作,并不断接到来年订货的电话。“我家种了5亩猕猴桃和2亩葡萄,葡萄亩产余公斤,每公斤采摘价格26元,单是葡萄一项,就有5万多元的收入。”吴建明说,自己在6年前还是年收入不到元的困难户。改变的契机,是6年前从景宁县农商银行获得5万元扶贫贷款开始。
促使吴建明致富的扶贫贷款,是“政银保”小额贴息贷款。人民银行景宁县支行负责人介绍,靠政府贴息、银行贷款、保险投保,低收入农户可获得限额10万元的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发展生产。
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体系,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丽水农村“金改”接续创新,迭代升级。
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后,丽水在全国农村“金改”试点基础上,向国务院申报“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开启了新一轮的以服务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为目标的金融改革新征程。
突破——
绿色金融助力“两山”转化
年元旦前,丽水市首笔碳排放配额抵押贷款落地丽水遂昌县。凭借生态环境部门核发的碳排放配额为抵押物,浙江凯恩特种材料股份公司已从金融机构获优惠利率贷款30万元。
“绿水青山”真的能转化为“金山银山”?龙泉市兰巨乡官浦垟村村民李汉清用亲身经历告诉所有人,金融机构的介入,这是真的!年8月,他以林业碳汇为质押,向银行申请并获得首笔“碳汇地役权”贷款,80亩“碳汇林”总共贷款20万元。
年,丽水市率先出台《林地地役权补偿收益质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完成了首批林地地役权补偿收益质押贷款发放,户均可贷8万元,可盘活资产近6亿元,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
在国家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丽水农村“金改”再次彰显了金融的力量。年8月,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出台《关于开展林业碳汇质押贷款业务试点的通知》。
据测算,丽水市可开发用于碳汇交易和大型活动碳中和的碳汇总量(10年期)为.52万吨,按照当地林业碳汇元每吨的市场价,若以未来10年的林业碳汇收益权放大10倍,可为全市林农提供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17.4亿元。
同时,绿色信贷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年初,丽水市列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金融机构也及时介入改革工作,推出了“生态贷”“两山贷”等众多新产品。
景宁畲族自治县率先推出了以GEP(生态产品总值)收益权为质押的“生态贷”和以生态信用为基础的“两山贷”,并成立“两山转化金融服务站”,助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当地通过生态发展增收保驾护航。
年8月,丽水庆元县国投集团下属庆元县万里林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获得浙江省中行系统内首笔“GEP生态价值贷”万元贷款。
随后,丽水市城投公司下属的浙江万物生长水业有限公司也获得了“GEP生态价值贷”万元,用于“丽水山泉”相关的经营。
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破题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丽水还创新“生态抵质押贷”“两山信用贷”“生态区块链贷”“生态主题卡”,“两山”金融服务站和“两山”银行等“三贷一卡、一行一站”,累计设立金融服务站家,发放“生态贷”亿元,“两山贷”3.32亿元。
过去“穷在山上,难在路上,缺在钱上”,如今丽水农民实现“绿色掘富、生态致富”。年,丽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同比增长7.8%,增幅位居浙江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