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蓉老师观教育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本硕奖45万,博士奖75万!24名复旦、浙大等名校高才生入围
这条消息震撼到了我,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20多位名校硕博扎堆就业小县城浙江丽水遂昌县是一个常住人口不足20万的小县城,24个公务员岗位,入围的人员几乎都来自于双一流高校的博士、硕士,对应的岗位是乡镇街道的基层岗。
24个工作岗位的入围人员中有4名博士、19名硕士
一个常住人口不足20万的小县城招聘,24个工作岗位的入围人员几乎全部来自双一流高校。他们当中有4名博士、19名硕士,本科毕业生仅仅只有1人,而对应的岗位除了专业技能类,还有一些乡镇、街道的基层工作岗。
这件看似非常不寻常的事,就发生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年遂昌县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引进优秀毕业生入围体检人员公告》的公示名单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在这份名单中,24名应聘者的毕业院校均为知名、高校: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而且他们之中硕博士的比例达到了95.8%。
根据相关规定,符合首次新引进到遂昌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可享受75万元政策奖励:其中一次性房票补贴50万元;生活津贴每年5万元,可享受5年。
就读知名高校,难道就是为了一个小县城体制内的底层编制?
我们辛辛苦苦地培养孩子在千军万马中过独木桥,难道就在小县城某一个体制内的底层,然后在岁月静好中度过碌碌无为、唯唯诺诺的一生?我们的孩子有多难?
从幼儿园开始就拼学区房,读初中作业经常做到11点,拼重点高中,然后再拼重点一本。如果投胎技术好,北京、上海、天津重点一本率能够达到30%-40%左右,投胎在浙江重点一本率直接降到了16.5%。
你说气人不?我一个朋友今年刚决定把孩子送国际学校,被中澳班录取,不用参加中考了。他的理由是多万考生能上北大清华的约1%,而毕业后还要去考公务员。
像温州年公务员的录取率约为2%,百里挑一的竟然是乡镇街道的办事员,而去国际学校,5万考生能去世界前百的名校约68%。如果走这条路,一是要忍受远隔重洋的相思之苦,更重要的是你要赚足足够的学费。
我经常听说温州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一般都会规划让一个孩子进体制内捧铁饭碗,铁饭碗打碎了,他还是铁的。另一个孩子做生意从一饭碗。
有句话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当你被关在家中不能够出门,体制内的人还可以旱涝保收,而且还是铁饭碗的。一旦要是遇到外部的环境的巨大变化,真的会变成一团泥,还有句话说,年少不知编制好,错把创业当成宝。
为什么越来越多名校生选择进体制内,是大材小用吗?
大家应该都知道,现在越来越多的名校生都会选择进入体制内。比如杭州余杭某一街道就招聘了一批清北的毕业生,再比如北上广山中学教师,名校的本科生、硕士生屡进不行,现在很多好的岗位直接面向硕士招生。
在变化不断的就业环境中,名校生选择体制内的工作正正反映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年大学生毕业生数量高达多万,再创新高,每一年都说就业难,就业是真的难,加上今年的受益形影响,企业倒闭的倒闭,裁员的裁员,大量员工失业,毕业生之间不仅要相互竞争,还要和这些被失业的人竞争,就业更是难上加难。
目前体制外企业的就业机会比较有限,无论是外企还是最近发展势头较好的民营企业,招聘的数量依然非常有限。相比较之下,体制内的社会地位高,工作稳定,待遇也不错等条件,就显得十分有吸引力了。
体制内岗位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福利待遇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比如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吸引毕业生成教,再比如选调规模逐渐扩大,并且条件也是越开越好。山东省选调公告就有提到定向博士选调生工作满四年,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可提拔到副处级领导岗位。
还有福建省党政人才引进政策中也提到选拔引进第一年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我是元,硕士元,博士五年升委副书记,硕士五年升为正科级。解决子女上学问题等等。
省直岗位还好说,为什么现在甚至下沉了到基层岗位?
因为这些地区基层待遇好,尤其是在浙江、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基层公务员的收入甚至比当地的民营外企都要高。毕业生选择职业高薪的民企、外企都有着很严苛的学历专业要求。
并且机会也非常的有限,除非你的学校很牛,专业能力很强,不然你的几率真的很小很小,不少人都觉得名校生进体制内纯属是大材小用,这个也反映出整个社会的就业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家还是在乎面子。
而且还会把职业分为等,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体制内工作轻松,而且还都是一些重复性的劳动,意义不大,缺乏一定的成长性,只能说这种想法是太片面了,或者说对现在的体制理解还不全。
土木类专业进入国企、建筑公司、设计院这类的工作强度压根儿也就一点也不轻松。再说硕士、博士进入高校任职或从事科研工作,还医院,这也是和专业对口的,更不要说还有一批人选择去新疆、西藏、甘肃、广西、云南这些偏僻的乡镇了。
其实要看你怎么想:有些人是为了理想,有些人是不甘于此
但大多数人还是为了就业,就像大学选专业是一样的,考虑的更多是将来的就业问题。如果说十几年前进体制是为了仕途,为了权利,那么十几年后进体制就是为了性价比,环境竞争那么大,体制内稳定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不也很像吗?
对大部分毕业生来说,并不是你在选择岗位,而是岗位在选择。你选择体制内都是因为身不由己,他们只是在众多就业机会中选择了一个能让天平保持相对平衡状态的岗位而已。
现在面向双一流高校的选调生,工作稳定,福利待遇高,前景发展好,在广西、福建等地已经涌现了选调生走上领导岗位的典型了。名校生在选择职位时考虑得更全面,能更理性地权衡利弊,知道哪些是更好的选择,结果也很好地说明了问题。
单位人才整体的门槛提高,自下而上推动了整个体制内的优化,从侧面也说明了近年来体制内工作的待遇在不断地改善,以此来吸引更多的高学历人才。外面就业难,竞争大理面稳定,这是大部分名校生选择体制内工作的原因。
大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