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50岁娶17岁少女为妻,63岁生个儿子

古代的时候,女性的婚配大都是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丝毫的没有选择的权利,因此,老夫少妻结合的事情也不鲜见,比如宋代大大文豪苏东坡四十多岁时娶十几岁歌伎王朝云为妾,这还不算,当得知年纪已经是八十高龄的好友张先生迎娶了十八岁的小妾时,专门作出一首绝句“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进行嘲弄。

当然,出现老夫娶少妻现象,有的是为传宗接代,因为古代崇信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尤其是富贵人家,为家族生下更多的男丁可以说是头等大事,比如《红楼梦》里面,宝玉之所以如此受宠爱,就是因为贾政一脉,只剩下他一个男丁,他娶年轻的小妾是为完成这一使命。

更有一些知识层面的人物,推崇所谓的老牛吃嫩草,就正如《周易·大过》记述:“枯杨生稊,老夫得女妻,无不利。过以相与也。”意思是说,枯树冒新芽,老汉娶少妻,无所不利,刚柔相济,各获其益。古时,老少配是个大吉的卦相,有树大根深,子孙繁茂的命。的确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和仿效,今天,我们介绍清末一位年已50岁的绍兴师爷,娶了一位17岁少女为妻,而且一口气生下六个子女,还在63岁的那一年,又生下一个儿子,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的这个儿子日后却成为祸国殃民第一大汉奸汪兆铭(即汪精卫)。

此人名叫汪瑎,字省斋,浙江绍兴(山阴)人,明清时,绍兴是出幕僚(俗称师爷)的地方,绍兴师爷全国知名,且代代相传,后来竟有“无绍不成衙”的说法。汪省斋正是做师爷出身,这师爷并不是随便的人能做的,必须是精于辞章,能言善辩,有时候笔下寥寥数语就能力挽狂澜,这种独特的技能被后世称为“师爷笔法”。

绍兴师爷之所以如此出名,需要足够的学问底蕴,不仅要熟悉官场规则,还须诗文要好,当时幕僚不少都是科举出身,有一定的诗文功底。当年人称师爷有三大标准“须胸中有经济,通达时务,庶有文藻,肆应不穷;又必须二十内外,记诵难忘,举一隅二反三;更须有天生美才,善于应酬,妙于言论。”故师爷的入行门槛非常高,拜师入行学习三年,淘汰率更是残酷,能够成为名震天下的名幕更是难能可贵。

汪省斋的祖上非常显赫,曾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旺族,汪家世代读书,明朝成化年间,其先祖汪金兹官至兵部郎中;正德年间,又有十二世祖汪应轸官至江西提学佥事,还著有《青湖文集》。汪省斋的父亲汪云,字缦亭,曾中举人,清道光年间出任浙江遂昌县训导。然而,到了汪省斋这一代时,由于他没有考上功名,无论是学识还是家族经济情况,都大不如前,其父亲虽饱读诗书,却也只是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由于学问不错,便来到广东三水县署充当幕僚,也就是师爷,从此走上了游幕的道路。

三水河口镇老街上有汪家大院

当时,三水县署设在今天的佛山三水区河口镇,此地处于三江交汇点,当年大量客运、货运从省会广州到各地,往往是兵家必争之地,后来水运没落,这里成为了小镇,绿树成荫的街道与静谧安详的院落无不透着英雄迟暮的落寞,汪省斋居住的汪家大院,历经上百年的风风雨雨,依然立在老街上,见证了三水的繁荣与衰落。

汪省斋最初娶妻是浙江人卢氏,并生下一子三女,不幸的是,就在汪师爷50岁那一年,妻子卢氏病故。俗话说,少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是人生的三大悲剧,这汪省斋一看自己才一个儿子,可谓是人丁单薄,他重振祖上雄风的愿望非常强烈,于是,掏出大半生积蓄,又娶了一房妻子,那便是时年17岁的广东人吴氏。

汪省斋娶来少妻果然争气,短短几年功夫,就生下三女三男。三男分别是二子兆鋐、三子兆钧、四子兆铭。汪精卫在兄弟中排行第四,如果连姐妹都算起来的话排行第十。值得一提的是,汪兆铭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年逾花甲63岁了,而其母亲吴氏仅仅31岁。

汪省斋老来得子十分高兴,小儿子汪兆铭自然得到父亲格外的宠爱,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往来各地做师爷,学习生活,同时,父亲安排其上学,接受四书五经、背诵和默写名人名著等传统教育,还让他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讲求经世致用之学。除读书外,每天还得在白漆木板上练几十个大字,所以长大后他写得一手好书法。

汪省斋七十一岁时“眼生蒙颐”(白内障),眼睛看不见,便叫才几岁的小儿子给他朗诵书,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培养了孩子的演讲才能,自幼聪颖才华横溢,造就满腹诗文,作为幼子的缘故,常常能得到比其他兄弟姐妹更多的关爱。汪父对其学业寄予厚望并且要求很严格。然而由于其父子女众多,生活清苦,年过七旬还要为生计奔波,吴氏也起早贪黑地为家务而操劳,他从小便养成了任性冲动,喜出风头,不甘居于人下的个性。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汪兆铭十二岁,他的母亲吴氏因忧劳成疾去世,两年后,父亲汪省斋也因病去世,时年十四岁的汪兆铭跟随同父异母大哥客居他乡,此时还得去做家教贴补家用,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年),时年十九岁的汪兆铭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广州府试第一名。大哥非常高兴写下一幅红联:玉峰双秀,珠树三花。后来,他考上官费留学生去日本从此走上了从政道路。

在清室气尽、民国成立这一大背景下,汪家开始分道扬镳,辛亥革命后,大哥怀念逝去的王朝,他觉得“礼教亡矣!何以国为”,而二十多岁的汪兆铭追随中山闹革命,四处演说,宣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演说“倾倒南洋”还在北京准备暗杀摄政王载沣,事未举被发现炸药,锒铛入狱,他在牢中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诗句,并由此海内外扬名。

不过,虽然汪兆铭在少年时学业有成,后来人生发生陡然转折,年他公开投降日本,两年后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成祸国殃民第一大汉奸,所作所为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后人深恶痛绝。同时,他的这个家族的成员,也与他断绝关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53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