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这样的人生,事少钱稳离家近,不咸不淡过一生
如果放在03年加入世贸后的中国,你在市场上找到任何一个眼中有光的年轻人,可能都回你说一句
“二X”
对啊,属于中国大时代才刚进入高潮,外贸,房价,资本,互联网和升级版的移动互联网,这带来这20年五轮改变中国人命运和财富的机会
甚至连我们这样搞自媒体的小生意,都有人把下一代财富给积累好了
有几个眼高于顶的年轻人,会去正眼瞧一个无比稳定,稳定到没有可能性的工作啊
即便它是公务员
所以当我听到老周这样的人,一个毕业顺利进入互联网头部大厂,职场之路还算顺利精英学长的模板
也要考公求上岸了
只能说,挺...可惜
说实话,在半杯咖啡都没喝完的那个下午,看着老周推开门离开的背影,我突然想到《罗曼蒂克消亡史》中杜月笙大佬过香港海关被迫摘帽搜身的身影
好像一个时代的精气神,就在一瞬间被抽干了
就在今年,通过国考用人单位资格审查的人数达到.3万,同比去年增长34.7%,平均报录比创下68:1的新高
据说,最夸张的一个职位,报录比接近“两万选一”
老周,只是统计数据中,那可以忽略不计的.3万分之一
而且此一时彼一时,
身为社会人的老周还看了年度的“国考”报名公告,比往年多了一句话:
市(地)级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高校毕业生,国考向应届毕业生有所倾斜
而根据教育部此前的发布,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万人,同比增加万人
事实上,虽然过去每一年,毕业生的总量都在创新高
但今年是首次迈入了千万人时代
而偏偏在疫情持续的笼罩下,江湖的现状是
“年大学生一毕业后会发现一件事,除了国企事业编和考公之外,承载80%就业的民企老板突然没了。”
从我身边的实际情况看,就算是个段子,身边老板们就算还剩一口气,基本都开始了极度保守了
老板们也许还在,但他们的真的要不起了
不是宇宙尽头是考公,而现实的教育叫趋利避害
前有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的24个基础公务员工作岗位的候选者均来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著名学府博硕士
后有北大原子核物理女博士考上了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的城管
大家都愿意钻进体制内的温室,而不是到温室外享受风吹雨打
研究核物理哪有当城管来的安稳妥当?
责怪这帮年轻人懦弱逃避吗?个人选择有什么值得去品头论足
就像我和老周说的那样,其实我们只是习惯体面又赚快钱的时间太久了。
当赚快钱的机会在全面消退的时候,那么就保留那么最后一点体面的安全吧
成年人选择没有对错,只有得失
但这次,我觉得也未必算得上有利
起码对一部分考公人和上岸人来说,这样一个人生的战略选择,真的适合你吗
不要误会,我不是说你性格适不适合混体制,也不是聊你是否就此甘心这种废话
在咱么考公人的群体中,除了一...部分吧,真的是奔着为社会做服务做贡献去的,剩下的基本就是奔着一家有着无限责任担保公司去的吧
有现金,有福利,不内卷,能躺平
此处不浪费时间抬杠,如果争议,以你为准
但我希望各位明白,如果你是奔着这样的安全感去的,那我坦白告诉你,你最好不要把后半生寄希望于这样安全感
为什么
简单点说,公务员看似不像普通企业有着甲乙方的经营关系,但本质来说,依然处于一个国家造血机制的内循环中
对国家这个无限责任公司来说,也必须时刻创造自己的现金流,也就是财政
官方说法,政府有“四本账”,分别是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简单说就是,企业个人税收,土地出让金,国企经营收入和社保收入
财政的大头主要看前两者,而很不幸的事,前两者好像都在出现问题
企业和个人就不说了,疫情持续下,企业破产的破产,个人裁员的裁员,甚至很多人喊出了,我们缺的不是减税,而是订单
你甚至想象不到,在GDP50强城市中,一般公共预算全国仅有嘉兴、苏州、杭州3个城市自给率超过%
6个城市超过90%,超过70%的有25个,剩余25个城市自给率不足70%
而地方公务系统挂钩的地方收入的大头,土地财政则面临更大的困局
都知道楼市冷,但多少人不知道楼市冷成什么样
简单来说,土拍市场民企几乎团灭,都是地方城投和国企底部托市
而各种政策折腾放松了半天市场预期还是拉不起来,该放的大招也放的差不多了,利率也降低到4.25%了,限售也取消了,棚改货币化也搬出来了,限购的门槛也砸烂了
但购房人群就是不为所动。
因为现在楼市的情况是,夜壶已经拿出来了,但是双腿岔开站了半天发现尿又没了
在居民杠杆率超过70%和城市化接近70%的当下,可以说以土地财政为核心债务经济,在走向夕阳
最近就有这么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5月26日,第一个核酸“自费”的城市,四川省阆中市,出现了
为什么呢,有人算了一笔账,根据统计公报,阆中市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5.2亿元,而财政支出高达53.4亿
而如果一年免费核酸,按照最低的7天常态化核酸,即使只考虑核酸支出,阆中一年也要耗掉7.5%的财政收入
相当于当地一年初中教育的总支出,或1/5左右的公共医疗支出
说白了,有些地方财政真的压力很大
近期公布的地方财政收入数据,一片的负增长,更是看得让人心慌
1-4月份的主要地方财政收入数据
只有贵阳、长沙、合肥、广州、太原、泉州6个城市实现正增长,14个城市都为负增长
甚至全国1-4月份的财政收入也同比下降了4.8%
一句话,财政今后紧张将是常态,那公务系统的稳定性是否还是那么肯定
当然,你可以说,这可能是暂时的
但实际上,往回翻看中外任何王朝的历史,每一个稳定期的王朝在中期都将面对财政困扰
从而进行财政的深度改革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的无非两字,开源,节流
而处理冗官的则几乎是一个必选项,因为财政真养不起那么多人
这代人年轻人几乎没有记忆
80年代前后,国企和技术工人曾在一段时间内被视作国内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在工厂做到六级工八级工,基本是当地社会五绝、扫地僧一般传说级的存在
后来90年代下岗潮则是回答
时代熨平了国企和技术工人的傲气,也让光荣的一线蓝领岗位魅力不再
而我之所以那么深刻,就是因为我妈也是这样下岗潮中的一员
说白了,也是当初财政压力养不起这么多铁饭碗了
没有铁饭碗的时代,只有时代的铁饭碗
而这些年公务系统还不算不错的薪资和福利,本质还是建立在这么多年的高速经济周期上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样的经济放缓周期一开始出现苗头,便有了公务系统频繁降薪的新闻
所以问下自己
所有基于当前的人生长期战略决策,你是否的真的平衡好了其中的收益和风险
特别是风险
试想一下,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你一个在体制混着多年的人再回到自由市场竞争,你的那套游戏规则还有多少竞争力
当然,也许我是错的,不过希望能给考公人们的一个思考的角度
最后说两点实用建议
没上岸的,最好不要去考乡镇,甚至三四线的公务员
越是这样的地方,人口产业和楼市压力越大,今后的财政也是问题
上了岸的,轻易不要躺平
如果本职工作没什么进步空间,不如搞搞适合的副业,比如自媒体这种,保持自己市场敏感度
不会错的
最少有个退路
记得《大明王朝》中,吕芳对被贬的冯保说了这么一段掏心窝子的话。
“为官者当三思,思危,思退,思变。”
我觉得这句话,适合每个考公人
祝各位好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