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来自上海的游客郑梦蝶带着家人前往浙江丽水自驾游,原本计划了三天两夜的行程,当她站在松阳县三都乡杨家堂村的观景平台,陶醉于这诗画田园,郑梦蝶不禁感叹:“跟都市生活截然不同,这里既新鲜又古朴,没想到古村落保护地那么完好。”她告诉记者,被这里的风景深深吸引,她和家人打算再玩两天,好好体验一把秀山丽水。
松阳县三都乡党委副书记张旭军介绍,近到金衢丽,远到长三角乃至全国,这几年到杨家堂村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杨家堂村名气越来越大,人气也越来越足,保护好绿水青山,村子换来了‘金山银山’。”
如今,像杨家堂村这样贯彻“两山”理念实现赓续发展的村落遍布之江大地,建设“美丽大花园”,绿色缘何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带着疑问记者深入衢州、丽水等地,探寻乡村振兴中的实践与美丽大花园建设经验。
留得住乡愁,聚得起人气
顺着山势,杨家堂村的民居向上延伸形成阶梯状,整个村庄上下屋高低落差约3米,伸展高层米,形成了五层18幢土木架构的气势宏大清代民居群。如有阳光晒过,绿意围绕中的民居被映照得金光灿灿,令游人叹为观止,被大家誉为“金色的江南布达拉宫”。
如此美景何以保留?张旭军告诉记者,村子从年起实施古村落保护利用,通过落实省级美丽宜居项目、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等项目,村落整体风貌修复得以全面推进。站在观景平台,指向第五层两边的两幢小楼,张旭军说:“最初是村民的两幢新建民居,建成后就像‘牛角’一样凸出,看上去挺违和,破坏了村落的整体风貌。”在村两委看来,不能因此而破坏了保存数百年的古村落风貌,改或拆,村两委为此做了不少工作。“当初没少做村民的思想沟通,最后也给予了一定资金补偿,愣是把两幢‘违建’降层、重新粉刷,这才不再违和。”张旭军说,正是杨家堂村这种保护传统民居的强烈意识,才让这一方美景得以延续。
留住了乡愁,杨家堂村还积极挖掘村子的历史文脉,鼓励村民兴办农家乐,吸收社会工商资本发展精品民宿,引入艺术家工作室等,搞活了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古村落新人气,焕发出了别样生机。
同样也是“拆”,在龙游县小南海镇团石村,村民汪菊红拆掉自家房屋“摇身一变”成了凉亭,眼下变成村民谈天说事的好去处。
守在衢江边,团石村过去却没能好好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那时村民私搭乱建,民房规划也比较混乱。”团石村村支书汪春茂说,如今沿着衢江,一条长约2.5千米的龙游美丽沿江公路团石段依江而建,像是画轴般镶嵌在衢江两岸。汪春茂感叹道:“这条沿江公路的好风景,都是拆出来的。”
按照“先整治,再提升”的工作思路,团石村以拆除违法建筑为突破口,通过“党建引领+环境整治”新模式,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拆除违建户、面积近万平方米,充分利用违建拆除后的村庄微空间实行改造,规划布局了一批漫步道、休息亭等景观设施。眼下,团石村有了新的发展目标,“借助‘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我们要打造无违建、无围墙的‘花园式村庄’。”汪春茂说,今年“五一”小长假,团石村每天吸引着上千名游客,也打开了乡村发展的新思路。“以前村里以种植柑橘为主要产业,未来我们要发展旅游业,让村民吃上旅游饭,吃上生态饭。”
做得好治理,盼得到幸福
建设美丽大花园,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不可或缺,浙江提出,创建未来社区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重大民生工程。在龙游县溪口镇的乡村未来社区,一场有关探索全面小康社会形态的未来社区实践正在悄然展开。
走进溪口镇的黄泥山小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旧办公楼、职工宿舍即刻映入眼帘,历经风雨的老建筑像在诉说着历史,如今看来别有一番风情,同行几位记者打趣道:“保留得如此完整,用来做年代剧的取景地倒是挺不错。”
别看社区老旧,却很热闹。一场篮球赛正在新建成的篮球场上激烈上演,社区居民自发呐喊助威,孩童在一旁嬉闹玩耍,与城市中略显冷漠的社区相比,这里的温度让人羡慕。
篮球场一旁,未来社区的改造正在热火朝天进行中。
“我们根据现有房子的风格和功能,改造成餐厅、剧院、书店、创客中心等。”溪口镇党委书记刘洪刚介绍道,“比如共享餐厅,既是镇政府的食堂,也是居民和游客的餐厅,大家都可以进来吃饭。”
共享,是溪口乡村未来社区的一大亮点。“以前黄铁矿区的招待所,如今改造成溪口镇政府。开放式的镇政府不设围墙,村民能时常到镇政府的会议室开会,空余的房间改造成回乡创业人士和微小企业的办公场所,距离近了能更好地服务大家。”刘洪刚说。
年,溪口乡村版未来社区成功申报衢州市试点,纳入联合国可持续社区试点;同年11月,浙江全省首个乡村版未来社区设计方案也在这里发布。“打造未来社区,我们要实现与居民和游客的零距离,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感情上。”对于未来社区,刘洪刚有自己的思考。
走进衢州衢江区上岗头村,这里的古树林游园在几年前还是一座坟山。村民金海英对此深有感触,“以前大伙都绕着走,山上垃圾满地,脏乱不堪,你瞧现在建得多美!”不止是游园,在金海英印象中,自打村里建起了文化礼堂,活动逐渐多起来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有了新变化。
“以前空闲时间没啥文娱活动,村民们就喜欢打打麻将,赌博闹事时有发生。”指着村文化礼堂,金海英告诉记者,年村里新建了文化礼堂,大家有了说事谈心的地方,这里还定期举办各种文体活动,生活一下子就丰富起来了。“这几天正在教垃圾分类,我一早就赶过来听课了。”对金海英而言,在这里唱唱歌、跳跳舞要比闷在家里打麻将好得太多,文化礼堂也成了村民平时最爱去的公共场所。
上岗头村村支书汪增富告诉记者,这几年通过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把老百姓荒废土地进行集中开发,村集体年收入已达90万,如今不少村民还能在本村柑橘基地和来料加工基地实现就地就业,打一天工能赚至少元。“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美化村居环境,更重要的是富足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汪增富说,如今的上岗头村,不光环境美,村民的精神面貌更是焕然一新,“这种幸福感眼瞧得到!”
留得住人才,抓得住机遇
村子变美,日子变好,又该如何把握机遇不断发展?浙江各地高招频现,留住人才,乡村振兴有了原生动力。
去年5月,丽水遂昌县大柘镇的大田村发布了全国首个村级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报告,大田村党总支书记高桂松告诉记者,如今村里的自然资源都能实现具体换算,全村GEP共为1.6亿元。
GEP如何计算?高桂松说:“我们邀请了来自浙江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专家,通过确定地域范围,编制生态产品核算清单,最后核算出大田村所有生态产品的功能量,并运用经济评估的方法将其转化为价值量。”
对大田村村民而言,一草一木有了“明码标价”,新鲜之余环保意识也在悄然增强。如今在大田村,山山水水皆有价值,村民保护之余也不忘合理开发,还刮起了一阵投资风。
年,瞅准商机的大学生王周敏,毅然从杭州辞职返乡创业,注册“柘里薯香”品牌,在大田村卖起了番薯干。“大田村发布GEP核算报告后,生态品牌在全国打响,旅游业不断发展,也带动了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如今年销售产值达多万元。”王周敏介绍,以前村民营生靠种茶,番薯基本拿来喂养牲口,“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在全村乃至全镇回收番薯,还与村民订购指定品种。”王周敏说,仅大田村就带动了50多户村民种植番薯,高产番薯品种不仅帮助村民实现了增收,番薯干生产时间与种茶错开,有效解决了劳动闲置期的无收入情况。
在衢州柯城区万田乡,乡村振兴综合体里的乡村振兴村播学院每天都很热闹,作为浙江首个村播学院,这里汇集了众多农民电商播主,套用一句讲堂内张贴的有趣标语,他们都是“全村的希望”。
“村播学院零门槛、零学费,课程包括短视频训练营、农创IP培训课程和淘宝直播训练营等。”柯城区电商中心副主任徐恺彧介绍,村博学院自开办以来,已成功吸引多名当地村民前往学习。
卖菜、卖多肉植物、卖面条……走上综合体二楼,“桃花岛”“灵鹫宫”“烂柯山”等6间极富地域色彩的直播间里,村民们正在对着手机镜头卖力直播,90后宝妈邱黄芸便是其中之一。她告诉记者,生完宝宝后便在家待业,听说村播基地开办了直播培训,她第一时间报了名,“平时在家经常看直播,如今村里有这么好的平台我也想试试,希望能通过直播带货赚些钱。”
眼下,村播学院还启动了村播造星计划,“我们将给予学员全面资源支持和进阶孵化路径,打造村播人才生态链。”妙趣互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麟说,今年村博学院将计划对一万名村民进行培训,打造一批成熟的农民主播,“力争单个主播粉丝量5万以上,月收入达两万以上,直播带货月销售额30万元。”陈麟说得铿锵有力。
“从未想过自己有天也能当主播。”一场直播刚结束,邱黄芸笑着告诉记者。
眼下乡村振兴,像万田乡的乡亲们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民借助互联网找到了更广阔的舞台,足不出户就将自家农产品成功销往全国各地,走向了小康路。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