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慈为首,百行孝为先。”遂昌有着浓厚的慈孝文化底蕴,历代慈孝事迹、慈孝人物层出不穷,广为流传。
大孝报国
为国捐躯——龚楫
龚楫(生卒年不详),字济道,马头庄人。因父落职和州,遂居和州。明大义,尚气节。
宋建炎(~)初,金兀术部侵占和州,龚楫奋起亲率百余家众奔赴袭击,乡里余人响应助战,俘千户2人,擒金卒数百,缴获装备粮草甚多,并将被金兵掳掠去的百姓遣返原籍。正当龚楫欲率部投效滁和镇抚司之时,金兀术部前来狙击,龚楫部下中有怯战而投河自尽者,龚楫挥旗高呼:“今日与敌战斗而死,足称忠义之士;若不抗敌而投水自尽,与国与己无益!”众人遂与敌拼搏。后龚楫被围困,拒不就擒,被敌剁成肉块,时年仅22岁。
心系百姓——张贵谟
张贵谟(生卒年不详),字子智,号兑谷,县城北隅(今北街)人。宋乾道五年()中进士,历任吴县主簿、抚州教授、江山知县。
任江山知县时,当地大旱,作物歉收,百姓饥饿,张贵谟下令减免田赋十分之八。郡守在得知消息后,斥责其擅自减赋,张贵谟力陈其害,最终说服郡守。绍熙()元年,张贵谟上万言疏,请言民力已穷,邦本不固,应免去一切滥征的赋税。在任朝奉郎时,张贵谟上殿指陈时政得失,奏民间疾苦18条,宋光宗赞许并采纳。绍熙五年,西浙(今江苏省常州一带)旱灾严重,百姓骚动,张贵谟出知常州,措施得宜,救济饥民50万余。
中孝立身
气节高尚——朱九纶
朱九纶(~),字廷重,号愔士,二十四都(今湖山乡奕山村)人。明天启五年()岁贡。敦孝友,尚气节,通经史,善诗文。著有《懒云窝集》《庭训格言》等。
始授临海县训导时,有贫生因为拖欠赋税为县役所辱,朱九纶亲杖之,并出俸代偿。升任柳城县教谕时,正遇义乌沈县尉夫妇死于任,朱九纶倾囊助丧,始得归葬。升绍兴府教授时,例有厚献,朱九纶力却之,门生贽礼,他也多所不受。
慷慨赈济——徐景福
徐景福(~),字介亭,又字丹泉,二十一都(今柘岱口乡)人。清同治十年()中进士。著有《丹泉海岛录》《校补遂昌山人杂录》《清华轩诗文集》《深虑论》《论治便须识体论》《治河策》等。
光绪二年(),徐景福赴任常熟知县,适逢江北灾民纷至,他便以自身薪俸资遣灾民回乡耕作。第二年,当地蝗灾,徐景福出资收购蝗虫,以激励民众抓捕蝗虫,减少蝗灾危害。
小孝齐家
慈孝传家——独山叶氏
相传,独山村有对叶姓夫妇得了重病,临终前将4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一位贴身丫鬟。小官人视丫鬟为大姊,稍年长,大姊送他到私塾读书,小官人刻苦攻读,长大后考取了功名,当了大官。他一直视含辛茹苦的大姊为亲生母亲,十分孝敬。
大姊去世后,因出身卑微,不能入祠。小官人便在叶氏宗祠旁建了一座小祠堂,取名“葆守祠”。如今,独山村还有很多人称呼母亲为“大姊”。
而在独山南寨墙,古时有一副对联:德义相先,庶可广一方之化;里仁为美,还教聚万姓之欢。这副对联,被独山人当作积德行善的座右铭。据《叶氏宗谱》记载,明代时,叶氏族人叶弘渊热心公益事业,创办家塾,捐置学田;开创义店,方便行旅食宿,种种善行,乡里称赞。
另有明代叶以萃乐善好义,在村里创建育婴楼,以供村里少年读书,同时捐田七十余亩,以田租收入作为师生的膳食之费。叶以萃还抚养叶以蕃的儿子叶烜成长,叶烜年长后秉承父、叔风范,在荒歉之年捐纳粮食一千余石,救济困乏的乡民。
参考资料:《遂昌县志》
《遂昌县焦滩乡独山村叶氏:乐善好义慈孝传家》
编辑/郑雨薇整理/朱敏
审核/郑雨薇监制/王海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