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魔幻人鬼情未了昆曲牡丹亭

公元年,被誉为英国“时代的灵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莎士比亚逝世。

在遥远的东方,中国戏剧史上最重要的一位人物,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也于同一年逝世。

这一中一西,同是时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戏剧大家,在同一年离世,未免让人在悲恸之中,感到几分戏剧般的巧合。

提到汤显祖,必须要说说他著名的”临川四梦“。

汤显祖

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万历十九年(年),因上书《论辅臣科臣疏》,直面抨击朝政腐败,主张革新政治,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万历二十六年(年)被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但因痛恨朝廷所派矿监税使向地方人民进行残酷掠存的行为,弃官回家。

汤显祖对剥削阶级的不满,又同情受苦人民的感情,除了在书信中陈述,在诗词中抒发之外,这种思想也在他的戏剧作品中反映出来。

依写作时期先后为序,《临川四梦》分别是是“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牡丹亭》,原名《还魂记》,又名《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创作于年,描写了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生死之恋。《牡丹亭》取材于唐代传奇《离魂记》,揭露黑暗,以情反理,故事深切动人,具浪漫主义特色,不拘于声律,曲调优美。人物栩栩如生,描写细腻;语言则在深浅、浓淡、雅俗之间。

杜丽娘扮相

《牡丹亭》一经推出,便使当时最受推崇的《西厢记》走下神坛,从此让位给《牡丹亭》。在丹尼尔·柏斯特编著的《部剧本:世界最著名剧本排行榜》中,《牡丹亭》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古典戏剧。

它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它的浪漫主义特色首先在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在梦想、魂游的境界里,她终于摆脱了种种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了一个大家闺秀的软弱性格,实现了自己所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

《牡丹亭》剧照

《牡丹亭》当中的经典唱词:从“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流传至今,成为了爱的宣言。唱词唱道,纵使有惬意的美好时光与美丽的景色,却没有欣赏的心思,也没有值得高兴的事。因为杜丽娘另有心事,所以伤感于眼前美景无人欣赏,如同美丽的她在大院深处,无人爱慕。

《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

《牡丹亭》剧照

例如在《惊梦》里,杜丽娘在梦里和柳梦梅相见,“真个是千般爱惜,万种温存”;醒来之后却是母亲的一顿唠叨。又如在《冥判》里,杜丽娘还敢于向阎王殿下的胡判官诉说她感梦而亡的全部经过,还得了判官的允许自由自在地去寻找梦里的情人,而在还魂之后,她的亲爹却不认她作女儿,更不同意她和柳梦梅结合。就这样,作者通过一些富有奇情异彩的艺术境界,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突出了现实和理想的矛盾,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也表现了在封建闺范束缚下的青年妇女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

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有着“百戏之祖”的美称。它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昆曲唱腔柔美,唱词优雅,受到当时江南文人墨客的追捧。至明代万历年间,昆曲受到皇室的认可,成为官方戏曲门类,在同时期也涌现出大量优秀剧本。据记载,当时仅苏州一地,昆曲专业演员就有数千人。

彭连熙绘《牡丹亭》

从明代中叶至清代初期,昆曲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剧种。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对昆曲十分喜爱。作家余秋雨曾说,昆曲主宰了中华民族集体审美达两百年之久。

《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堪称昆曲中的典范,经过历代昆曲艺术家的不断加工和提炼,诞生了以其为代表的说唱、表演、音乐、舞蹈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充分体现了昆曲艺术典雅的艺术特征,也是昆曲乃至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最高成就。

《牡丹亭》演出照片《牡丹亭》演出照片

近两百年来,昆曲几经沉浮,但牡丹亭在其中带着难以遣散的情怀,让几百年来的痴情之人始终无法忘怀。年5月1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中国昆曲入选,以《牡丹亭》等精品剧目为代表的中国昆曲,将随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

—END—

本文转载自全历史网

编辑

采薇君

图片

来源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23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