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0
12月25日晚间22:19
《中国影像方志·遂昌》
地球亿万年的运动,塑造出了今天遂昌的高山与湖泊错落相称的地形。
来自福建浦城的仙霞岭与来自浙江龙泉的九龙山,犹如浩浩汤汤的江流汇入遂昌。
有山即有脉,有脉便生水。
遂昌,地处钱塘江、瓯江源头,80%的森林覆盖率和70%的流域面积,让遂昌人不用出走家乡即可饱足生活。
汤显祖寻梦之地
作为一部东方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牡丹亭》全本55场戏,演出时长超过18个小时。
在《牡丹亭》中,汤显祖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横跨俗世与仙境的美丽爱情故事。
西方文艺评论家将《牡丹亭》称为东方经典史诗。
公元年(明万历21年),43岁的汤显祖,作为新任知县,来到了遂昌。
公元年(明万历26年),汤显祖离开了遂昌,离开了仕途,开始了寂寞的《牡丹亭》创作之旅。
汤显祖的《牡丹亭》并不是在遂昌完成的,而是在他的故乡江西临川;但他完成《牡丹亭》的时候,离开遂昌仅仅只有四个月,没有人说得清《牡丹亭》和遂昌到底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
翻开遂昌的书卷,俯拾皆是汤显祖寻梦的踪迹。
妙高山、含晖洞、青城山、独山村,汤显祖全都一一游历。
在他的笔下,遂昌俨然就是个上天恩赐于他的世外桃源,于是他将这里的美景与人文全都写进了《牡丹亭》里。
如果说遂昌的山水大美无言地成全了汤显祖的话,那么汤显祖的情怀则在五年的光阴中有意无意地滋润了遂昌。
清朝康熙年间,遂昌县令为纪念汤显祖而修建祠堂“遗爱祠”,现在这里被改建成汤显祖纪念馆。
昆曲是汤显祖当年携来的一粒种子。
多年后,昆曲已成为了遂昌的生活常态,被后来者一直揣摩着、表演着、传承着......
“昆曲十番”:再现四百多年来的节庆民俗
根据《遂昌县志》记载:五代时曾有蔡相等人避难于遂昌,逝后为神,保佑一方,七月节,就是要将供奉在神庙里的“蔡相神”送到每村每户。
在七月节上,老张和他的乐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他们将用手中的乐器吹拉弹奏地走上十公里,前往邻近的一个村子送神。
如果乍一听他们的演奏,你会觉得只是一支普通的乡村乐队,而且乐队是在行进中进行吹奏,行程要延续十公里,气息和步调都会让曲调断断续续。
像这样的乡村乐队在浙西南地区非常普遍,他们统一被称为“十番”,经常在乡村庆典中活跃气氛。
遂昌的“十番乐队”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只有它被称为“昆曲十番”;而老张和他的乡村乐队,更因为一件东西而变得意义非凡。
这件东西就是一本记录遂昌“十番”的曲谱本,叫做工尺谱,里面收录了“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好姐姐”等22首曲牌,而这些曲牌全部来自《牡丹亭·游园》。
这本工尺谱是遂昌石练乡的民间艺人们代代相传保留下来的。
作为“活态”传承的“昆曲十番”乐队,不仅保存下了一种难得的艺术形式,也将它背后所流传下来的村民生活方式完整地纪录了下来。
像“昆曲十番”这样的非遗传承,在遂昌还有37个,曾经写在《牡丹亭》里的“班春劝农”仪式,年更是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班春劝农”仪式,让那些乡间默默无闻的农人,在拿起乐器的那一刻舒展自由,用飞扬的乐音表达着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善待百姓的汤显祖,也许没有想到,在这一片绿山碧水之间,昆曲能为他深爱的百姓带来如此的乐趣,这种繁复精致的艺术,几百年来,在当年偏远之地,嘤嘤和鸣,自得其乐。
遂昌,是汤显祖成就传奇戏剧和人生的舞台,更是当代人书写新时代史诗的天地!
中国影像方志
《遂昌篇》
播出时间:12月25日22:19
监制/闫东主编/刘铭黄丽君
编辑/田楚韵胡悦李寅寅(实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